[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农家女回村打造甜蜜事业
每个女性心中都有一个关于甜蜜的梦想,“80后”平谷农家女王金花,心中甜蜜的梦想与别人不同,她将送给别人甜蜜当作自己追求的甜蜜梦想与事业。她打造的养蜂合作社,不仅解决妇女就业,还带动几十户残疾家庭养殖蜜蜂
走进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刘家河村,村边山脚下,北京海鲸花养蜂专业合作社的牌子立在路边,这里是王金花成立的养蜂合作社,也是她甜蜜事业的起点。见到王金花时,这位年轻的养蜂合作社女社长,正站在一片“嗡嗡”飞舞的蜜蜂之中。
见到记者止步于养蜂区外,王金花笑了笑:“放心,人工饲养的蜜蜂性情很温顺,只要你身上没喷香水什么的,它们不会随便蜇人。”她蹲下身,仔细查看了蜂箱的出入口后,站起来走出养蜂区。
和一般养蜂人习惯穿厚实、素色的衣服不同,这位今年33岁的女养蜂能手,穿着质料薄软的漂亮外衣,上衣领口上还别着一只蜜蜂胸针。“这蜜蜂胸针是我专门定制的,我从小就喜欢这些带给人们甜蜜的蜜蜂。”王金花笑着说,她经营养蜂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女承父业,她的父亲、爷爷等祖辈几代人都经营养蜂。童年她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帮父亲将金黄色、香甜的蜂蜜摇出来。
尽管在“养蜂世家”长大,可她毕业后,选择回村经营养蜂产业,依然令周围的人感到吃惊、不解。
2002年,王金花中专毕业,在宜家找到一份工作,边上班、边自学。几个月后,她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攻读经济管理专业。学业完成后,她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回村创业。“我在村里长大,看惯农村的青山绿水,难以习惯城里封闭的办公室。”她觉得,还是在群山之间,和蜜蜂在一起,是最快乐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村里人可不这么认为,觉得她放着好好的城里工作不干,跑回村养蜜蜂是瞎胡闹,连她的父母都不赞成她的决定。“父母以为我是不适应城里的竞争压力,他们觉得,反正我年龄也大了,干脆在村里找个踏实小伙子,结婚生孩子得了。”父母不理解王金花的选择,但他们疼爱自己的女儿,乐意以自己的方式,来包容女儿的任性。
甜蜜的背后是辛苦
“别人说,就让他说去吧。”2008年4月桃花开,王金花带着六七箱蜜蜂,到自家的桃树地里放蜂,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甜蜜事业。
蜂农都是追着花期走,郊区多个地方都留下了王金花放蜂的足迹。5月,平谷桃花期过后,昌平区北七家镇的洋槐花开了,王金花带着蜜蜂,和父亲一起,来到北七家镇洋槐花最繁茂的地方放蜂。“离开家,真正过上蜂农的候鸟生活,才知道放蜂远比自己小时候看到的苦多了。”放蜂选择地点很重要,既要远离村民的居住区,避免蜜蜂蜇伤人,还要选在花木繁盛的地方,方便蜜蜂采蜜。
在山上放蜂的日子很寂寞,只有蜜蜂嗡嗡的声音和鸟鸣虫叫环绕周围;水要事先用大桶带去,一次带足一个月的量,喝到最后,桶里的水都有股说不出的怪味儿;夜里“夜猫子”凄厉的叫声常将王金花惊醒,整宿难以安眠。王金花有些退缩了,一个27岁的姑娘,一个人守在山中放蜂,寂寞、安全等问题带来的压力都让她有些难以承受。这时,父亲忙完地头的活儿,赶来“接班”。见到父亲的第一眼,王金花眼泪刷地下来了。“闺女,这放蜂不是女孩儿干的活儿,回家吧。”见到黑了、瘦了的女儿,父亲心疼得劝女儿放弃。父亲的话,却让王金花心里腾起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小蜜蜂要飞遍好几座山,才能采到花、酿成蜜,我这才吃点苦就要放弃吗?”她坚持继续养蜂,追寻自己的甜蜜梦想。
但是,放蜂的危险与寂寞,并不因她的决心而有所减少。2012年7月23日,王金花和父亲带着八十多箱蜜蜂到黄松峪乡梨树沟放蜂。当晚突下暴雨,蜂箱被山洪冲得七零八落。王金花边哭边和父亲冒雨抢救蜂箱,身上被浇透了,山风一吹,整个人冻得瑟瑟发抖,趟着没膝的水,她一个人捞回三十多个蜂箱。
酿好蜜需多动脑
要实现王金花梦想中的甜蜜事业,光有毅力还不够,还需要多动脑。单纯靠养蜂摇蜜,一年到头,蜂农也挣不到多少钱。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养蜂行业,外地蜂农也加入到京郊养蜂行业中,王金花琢磨着,不动脑就难以实现自己的甜蜜梦想,她决心找出蜜蜂利用的新方法、开发新的蜂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