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
[分类:蓟县民宿新闻/蓟县乡村新闻][文章来源:蓟县农家院网][文章作者:蓟县农家院网][打印时间:2024-12-27 0:08:34][字号:18px/14px/12px][颜色:■■■■■■][中文繁体] |
乡村旅游如何留住乡土本色 |
古树参天,竹茂林森,峡谷幽深……黄山市休宁县蓝田镇枧潭村堪称“原始部落”,清秀迷人的山水、徽派古建筑的遗迹,风韵绝佳的生态环境和一流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2013年,打工返乡的徐福生瞄准了这块夹溪河源头上的最后一片自然环境原生态处女地,带领当地百姓开发了枧潭风景区。“这里可以登山观林海,也可入溪泛小舟,游览归来还可以享用美味的农家饭菜。 ”据介绍,次年景区就接待游客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70万元。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我省乡村旅游起步较早,尽管还存在发展不太均衡的问题,但已初具规模。 ”省发改委社会发展处负责人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乡村旅游的要求和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新常态下,推动乡村旅游提质提效,使之成为拉动消费以及内需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们面临的一道重要课题。 ” 江淮大地锦绣多姿、山水兼备,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不过,相对于优越的资源禀赋,我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尚有不小的上升空间。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怀礼认为,可以用“南多北少,南优北差”来概括我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在分布上,品位较高的乡村旅游集中于皖南,乡村旅游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空间差异化发展的特点还不明显。 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古村落、都有好风景,要吸引游客的到来,乡村旅游开发必须抓住当地的特色,围绕自身资源禀赋做好文章。乡村的美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上,乡土本色、田园特色是乡村旅游的一大资源。在景区、古村落、自然风光等条件都不具备情况下,南陵县大浦村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为主要内容的“农事参与型”乡村旅游路径。大浦乡村世界目前有150亩有机果品园、300亩特色果蔬园、400亩特色龟鳖水产养殖园,以及年产1900吨的食用菌基地。“我们把美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直接将旅游消费市场引进乡村旅游中,不仅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销售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园区负责人裴宝平介绍,去年乡村世界接待游客100万余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近9000万元。 挖掘民俗和乡村农耕文化,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文化品位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粉墙黛瓦,氤氲雨巷,宛若一幅山水画。南屏村,一座在徽州历史里静静停留了千年的村落,开发时间不长,却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成功,成为皖南乡村旅游新目的地和学生写生基地,去年接待游客达8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有219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万元。 “最吸引游客到来的原因,是因为这里是蕴藏着深厚徽文化积淀的徽派古村落。 ”碧阳镇党委委员余明慧告诉记者,南屏村毗邻西递、宏村,拥有类似的皖南古建筑群,且开发较晚,保护更完整。在开发过程中更加注重与周边自然田园风光的融合,青山绿水与粉墙黛瓦融合起来。 实践表明,乡村旅游总是结合了自然和文化等多种旅游元素,注意这种结合并且结合得较好的农村地区,乡村旅游就会比较发达。业内人士认为,在乡村旅游开发中,除了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外,还要不断拓展内涵,让文化业态动起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档次。 有些地方,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已有一段时间,但发展缓慢,甚至游客数量呈下降趋势。 “当前,我省乡村旅游产品仍然比较单一。大多停留在农家乐、乡村饭店上,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乡村旅游聚集区尚不多见。 ”马怀礼认为,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有利于改变目前我省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发展乡村旅游业,应该在挖掘民俗和乡村农耕文化方面多下功夫,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