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一条桐义线改变一个芦茨村 默默无闻的山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农家乐
“路通业兴,路通民活”,公路建到哪里,发展就会跟到哪里。杭州交通部门从2003年开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村公路建设高潮,促进农村奔小康成效显著,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一定的硬件基础。
美丽中国,浙江先行;美丽乡村,杭州先行。农村公路上接国省道,下达各村镇,是美丽乡村的“门面”工程。
最近,记者专门到桐庐、富阳等县市,对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进行了采访。得益于近年来公路的规模建设,乡村已今非昔

比,交通通达,景色秀美,一座座美丽乡村的兴起,农村公路建设功不可没。

在桐庐的山谷里,有个不大的村子“芦茨村”,最近几年成了热门的度假胜地,这里的清清溪水是“可游泳的河”的最佳注解,桐庐周边、省内省外的客人络绎不绝。就在2006年之前,芦茨村还是一座被大山遮挡的落后小农村,是什么让芦茨村快速变身,如今远近闻名呢?
宽敞公路引出青山绿水
芦茨村的变化,得从路说起。
老的20省道(桐义线)从芦茨村穿过,现在“降级”变成了县道。曾经,大大小小的过境车辆必须从这里经过,去往桐庐县城,或者浦江、义乌。
桐义线一直以来路窄、弯多、弯急、坡陡,还要翻越两座高山峻岭,车辆通而不畅,速度慢,效率低,交通事故频繁,而遇到下雪、冰冻天气极易发生全线封闭。
2006年6月30日,杭州交通公路部门开始对这条路进行改建,20省道(桐庐段)改建工程开工典礼就是在芦茨村举行的。这也是当时桐庐县政府投资最大的交通建设项目之一。桐庐段工程全长23.72公里,最宽的路面达到14米,最窄处也有9米,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
因为道路畅通了,芦茨的青山绿水成了最值钱的资源,芦茨村逐渐成为一处著名的农家乐景区,一到夏天,前来度假的游客把村子挤得满满的。
“20省道改造后,到桐庐县城只要10来分钟,比原来缩短40多分钟,速度也快了,以前的老路只能开四五十码的速度,现在开80码也没问题。”桐庐公路段的袁副段长说,他当时也参与了桐义线的建设。
“现在杭州到桐庐只要1个多小时,浦江过来才半个小时,就连上海客人,早上出发,到我们这里可以赶得上吃中饭。这两年的公路建设,随便到哪里都很方便了。”芦茨村村主任傅初荣介绍。
眼下,又有一条沿江绿道已经开建,从富春江大坝到芦茨村,以后游客们可以骑着自行车,慢慢欣赏沿途的风景了。
农家乐遍地开花
这几年,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变,因为道路的畅通给美丽乡村带来了大量游客。
前天上午10点45分,胡吉祥夫妇正在为游客们准备午饭。这天中午,他们有2桌上海客人。
胡吉祥是芦茨村人,在2011年,他用家里的房子,开了一家“吉祥农家乐”,做起了小老板。
正说着,胡吉祥的手机响了。“你们看,今天来了2辆大巴,都是上海客人,我这里最多只能接待21个,剩下的就匀到村里其他农家乐,平时大家都会互相安排住不下的客人。”
安排好接人事宜,他继续说道:“以前在外面打工,一个月一两千,现在家门口做生意,一年十万,日子好多了。”
胡吉祥说,因为新修的路,出行比以前快了太多,所以很多事情都改变了。在芦茨村,像胡吉祥这样的家庭式农家乐有70多户。
1年多前,村里专门修了一条6米多宽的路,这样旅游大巴可以直接开到农家乐门口,游客和芦茨村真正实现了“无缝对接”。
当我们离开芦茨村的时候,站在村口的公路上,我看见971米长的芦茨隧道、3005米长的大峡山隧道与芦茨村相连,四通八达。乡村公路的修建,从此改变了这个村子的命运。
10年农村公路联网成片
脱颖而出的芦茨村只是杭州众多乡村的一员,从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工程决策以来,“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成了杭州交通运输局的建设目标。
十年来,杭州已经基本实现了“城乡连成网,村村路通畅”。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杭州市公路总里程达15747公里,其中农村公路达14179公里,行政村班车通达率达到100%。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美丽乡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