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三字经》中的这短短12个字,让先贤窦燕山教子有方的故事千古流传。河北、山东、天津等多省地先后称是窦燕山的故乡。近日,随着对窦氏家族族谱、窦燕山墓地、故居等多方认定,蓟县西龙虎峪镇龙前村,被窦燕山文化研究会最终确认为窦燕山的故乡。
树立阴德碑
纪念窦燕山传世美名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蓟县东北部的龙前村。窦燕山50余位后人为窦燕山树立阴德碑,举办了隆重的揭碑仪式,传颂先人的事迹。
在一个古朴的茅草房前,记者见到了窦氏后人为窦燕山树立的阴德碑,这个由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撰写的《后周右谏议大夫窦禹钧阴德碑》,高5米、宽0.5米,文章详细记述了窦燕山一生坚守清贫,资助他人买棺葬殓、操办婚事、办书院40间并义务教导贫困学生等各种感人善举。
据西龙虎峪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阴德碑前的茅草房,就是窦燕山的故居。茅草房内,仅有一口泥糊的灶台,两张土炕,房顶是用茅草铺的,窗户只有窗框,破旧不堪。当年窦燕山就是在这间古朴的茅屋内,过着清苦的生活,却坚持施善传道,窦燕山的美德,至今为当地人传颂。
故居认定为龙前村
山东等地后人前来认祖
记者从窦燕山文化研究会了解到,窦燕山,五代人,原名窦禹均。二十一世纪以来,窦燕山的美德再次为后人传颂。窦氏后人先后成立研究会、网站等相关机构,对窦燕山文化进行详细、系统的研究。河北、山东多地先后传出窦燕山故居,龙前村虽是最近才被认为是窦燕山故居,却是史料最为翔实、最有据可考的。 2010年11月4日,山东省的后二十一代窦氏家族,带着家谱,来认祖归宗。随后,搬到天津汉沽区茶淀镇西孟村的窦氏家族,带着后十六代家谱,到龙前村寻根。随着文物单位及窦氏后人的反复确认,龙前村于近日正式被认定为窦燕山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