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腊八儿粥
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十二月初八,称之为腊八。腊八这天,人们都习惯过节般地庆祝,或者叫纪念。纪念的方式就是喝腊八粥。腊八粥是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等干果煮成的粥。传说腊八这天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成佛的纪念日,因此,各寺院每逢这一天都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
本来是腊月初八做的粥,就叫腊八儿粥,后来人们为了对佛主表达敬仰之情,凡是自家产的谷物豆类,甚至能入粥的果实统统供出,以示对佛祖的忠诚,还含有祈祷佛主保佑年年五谷丰登的意思。所以人们就毫不吝惜地,尽量把粥做得高人一筹,更有甚者,强调腊八儿粥里必须有八样五谷杂粮,才算得上标准的腊八儿粥,还说到初八的粥有八样,这样就取了两个吉利数字八八。八八的谐音就是发发,发就是发财,发发就是财源大发,发大财。发财之心人人有之,与其说是祈祷发财,不如说这只是一种愿望罢了。因为斋堂川人民从来都以勤劳节俭为本,从没有坐享其成的恶习,更不等待老天爷的恩赐,他们认为腊八吃腊八儿粥不过就是随大溜的一种民俗,因此,他们很讲究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尤其旧社会,贫寒家族占多数,多数家庭不是吃啥有啥,而是有啥吃啥,意思是说,斋堂川的腊八儿粥并没有一个千篇一律的标准,而是各尽其能,或者是各有所好,好吃什么就加上什么,爱吃啥就放啥,条件差的就有什么做什么。但可以断言,最次的也不少于五六种。一般的主料是小米、玉米糁儿,配料是大枣、核桃仁儿、杏仁儿、黄豆、黑豆、红白小豆、大芸豆。这些都是当地特产,一般家庭都能做到。后来,随着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家庭又加上了大米、栗子、花生仁儿等,其实再加几样,谁也加得起。不过,笔者确有亲身体会,并不是样越多越好吃。相反,样多了,有的就是滥竽充数,甚至味道抵销,营养抵销,结果适得其反,应该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颜色漂亮,吃起来香甜可口,才是恰到好处。
一次,我们到本区最远的一个山村下乡,吃“派饭”。正是腊八节前后,乡亲们见区里来了干部犹如亲人般地招待,特意给我们熬了腊八儿粥,还烙了许多烙饼,让我们干稀搭配,吃饱吃好。可我们一下子把腊八儿粥吃了个净光,烙饼却动也不动,这是因为腊八儿粥吃了,颜色鲜,味道美,黏稠适度,香甜可口。大娘怕我们吃不饱,一个劲儿让我们再吃点烙饼,其实我们都吃得挺饱。我们都争着问大娘,她做的腊八儿粥为什么特别地香。她说一是配料,二是火候,三是水量,关键是配料。主料大米小米,是因人多少而定,配料要和主料相适应,不宜过多也不能过少,红白小豆不能太少,黄豆、大米不宜过多,杏仁儿、榛子仁儿点到为适,一碗粥里有几个就行。杏仁儿要放甜杏仁儿,苦杏仁儿加工后才能用,急用可不行。她特别谈到了榛子,代表珍贵,又确实好吃,加了它,粥就别有风味。于是,我恍然大悟,她做的腊八儿粥与众不同,关键在于有榛子。
榛子,是榛棵(灌木)的果实,榛棵在京西两大山系中到处可见,有些地方还成片成林。榛棵,还可以人工种植,京西门头沟区98.5%的面积是山区,适地适树面积十分广阔加之榛棵耐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强。发展榛棵,绿化美化,保持水土,又满足市场的需求,尤其满足了京西风味腊八儿粥的特殊要求,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之!
物以稀为贵,目前,榛子主要还是野生的果实,产量没有保证,加上采摘加工都不省事,尤其它营养丰富,还能入药,它价值高贵那是当然的。正是如此,只有加入榛子仁儿的腊八儿粥,才是名副其实的京西风味小吃。
过去,腊八儿粥只能是腊月初八吃,那是因为:一是成俗;二是,不是没配料没功夫,常吃不可能。现在不同了,多数家庭可以做到常吃常有或常有常吃。现在腊八儿粥相比,还真有点逊色,或者说各有特色。既然是这么好的小吃,它应该走出家庭走进饭店,宾馆也应给它一席之地。京西的大小宾馆饭店应首先带头,让到京西观光旅游的八方鸿儒、四海宾客,都来和京西人民分享这腊八儿粥的美味。